(本報記者 陸玨 李強)為了從生產源頭降低安全隱患,從昨天起,國家食藥監局《兒童(含嬰幼兒)化妝品申報與審評指南》新規正式實施。新規明確規定,最大限度地減少兒童化妝品配方所用原料品種,對香精、防腐劑堅持少用或不用原則。
兒科皮膚專家表示,因濫用或不當使用護膚品,導致孩子皮膚紅腫甚至誘發哮喘等疾病的案例并不少見,幼兒應少用、慎用甚至不用化妝品,要用也要選擇純天然化妝品。
不少兒童化妝產品打“嫩白凈白”旗號
在我市多家大型商場、母嬰店,兒童化妝品的種類繁多,除了常用的防曬霜、潤膚露、洗面奶、沐浴乳,類似成人的粉餅、唇膏等也一應俱全,價格從五六元到五六十元不等。
在三香路上一家大型超市的兒童產品銷售區,化妝品滿滿當當占了幾層貨架,記者隨手拿起一瓶面霜,說明中寫著“富含蛋白質、微量元素等天然礦物活氧營養成分,同時配以植物美白精華”。而另一品牌兒童潤膚產品,只成分就足足30余種,香精、防腐劑等依然是大眾成分。在超市銷售的這些兒童化妝品中,大多數產品包裝盒上標注的產品成分有二三十種,除了水、甘油、橄欖油等基本成分外,有些產品還含有香精、著色劑等容易致過敏的成分。
一些市民表示,面對五花八門的兒童化妝品,經常不知如何選擇,既擔心孩子皮膚過敏,又擔心某些不良成分傷害其嬌嫩的肌膚。多位媽媽表示,會盡量給孩子買價格貴、知名度高的產品,她們潛意識里覺得大品牌的產品應該要好一些。
兒童化妝品新規:香精防腐劑應少用不用
據市食藥監局有關人士介紹,國家食藥監局4月1日實施的《兒童(含嬰幼兒)化妝品申報與審評指南》新規中,對兒童化妝品的原料配方、添加成分等,作了各種禁限規定。
首先,新規明確提出,除了應最大限度地減少配方所用原料的品種外,在選擇香精、著色劑、防腐劑及表面活性劑時,還應堅持有效基礎上的少用、不用原則。
其次,在預防化妝品可能存在的潛在致敏性危害,還明文規定兒童產品配方不宜使用諸如美白、祛斑、去痘、脫毛、止汗、除臭、育發、染發、健美、美乳等功效成分。同時,不鼓勵使用如基因技術、納米材料等新技術新材料等。
“新的生產標準出臺后,意味著兒童化妝品的生產門檻提高了,降低了幼兒因使用化妝品而帶來的健康隱患風險。”該人士稱,新規的出臺,從產品生產源頭降低安全隱患。
香精色素防腐劑過敏體質尤要當心
“前一陣就有個8個月大的孩子來我們科看病,他全身出現紅斑、水皰,還發癢發痛。一問家長,說是涂了某牌子的小兒精油潤膚霜,短短幾分鐘后就起反應了。”談起兒童護膚品,蘇大附兒院皮膚科主任、副主任醫師徐榮華腦海里蹦出了這一典型病例。他告訴記者,因外用護膚品引起皮膚異常的患兒門診量,一個月可占到5例左右,這類患兒多為過敏體質。
徐榮華醫師說,如果就皮膚表面的即時反應而言,主要還是和寶寶們的體質差異有關。“從表面看,超敏體孩子用啥都不適,不過敏的寶寶用啥都不會馬上產生不良反應。”據介紹,不少護膚品內含香精、色素、防腐劑、蛋白質等成分,它們都是過敏體質孩子的危險接觸對象,會引起以紅斑、丘疹、水皰、糜爛、發癢發痛等為癥狀的接觸性皮炎; 化學色素經皮膚黏膜滲入體內、由肝臟代謝,久而久之將加重孩子肝臟負擔,對消化系統、血液系統等全身上下都產生不良影響。一般而言,2歲以內嬰幼兒皮膚特別稚嫩,最易出現不適、過敏反應也最強烈。出現過敏后,立即停用護膚品、服用或擦拭一些抗過敏藥,通常過幾天體表就能恢復正常。
要用就用純天然成分要少香味要淡
市立醫院本部兒保科的診治對象主要是不滿1歲的小嬰兒,據生長發育專科醫生周琴介紹,他們每月都要收治1-2名因外用護臀霜、爽身粉等護膚品產生不適的寶寶。對于爽身粉,兒保科專家一向都不建議使用:“女寶寶的尿道、陰道較窄,爽身粉很容易進入其中,對今后發育產生影響。爽身粉干的時候會被寶寶不小心吸入,引發哮喘等呼吸道不適;小孩如果尿濕,爽身粉還會粘成顆粒狀,容易“藏”在皮膚褶皺處,不僅很悶、堵住毛孔,小朋友動來動去,產生摩擦又易造成皮損。”
最近美國還有研究指出,護臀霜中的化學物質鄰苯二甲酸鹽,可能會影響胎兒和嬰幼兒體內荷爾蒙分泌,或導致兒童性早熟,并引發其他健康問題。這一結論雖未得到我市專家的證實,但醫師們都不約而同強調:讓人眼花繚亂的兒童護膚品,能不用就不用!美白、止汗護膚品中通常含有鋅、鈦、鉛、貢、鋁等金屬成分,兒童醫院徐榮華醫師說道:“即便是成人化妝品,鉛元素含量都是有所規定、不能超標的,一個成年人吸收太多都會對肝腎和神經系統造成影響,更別提敏感、稚嫩的小朋友了,無論他過不過敏。”
媽媽們開始擔心,我家寶寶皮膚這么干燥,難道啥都不能用了?徐榮華醫師對此建議,干燥皮膚只需使用尿素霜等成分簡單的保濕劑即可,挑選時家長要看包裝、聞味道,成分越少、香味越淡越好。